| 
 名  称  | 
 量的符号  | 
 单位符号  | 
 含    义  | 
| 
 1. 
耐 
腐 
蚀 
性 
   | 
    | 
    | 
    | 
 耐腐蚀性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周围介质(大气、水蒸气、有害气体、酸、碱、盐等)腐蚀作用的能力。金属的耐腐蚀性与许多因素有关,如金属的化学成分、加工性质、热处理条件、组织状态以及介质和温度等  | 
| 
 (1)化学腐蚀  | 
    | 
    | 
 化学腐蚀是金属与周围介质直接起化学作用的结果。它包括气体腐蚀和金属在非电解质中的腐蚀两种形式。其特点是:腐蚀过程不产生电流;且腐蚀产物沉积在金属表面  | 
| 
 (2)电化学腐蚀  | 
    | 
    | 
 金属与酸、碱、盐等电解质溶液接触时发生作用而引起的腐蚀,称为电化学腐蚀。它的特点是腐蚀过程中有电流产生,其腐蚀产物(铁锈)不覆盖在作为阳极的金属表面上,而是在距离阳极金属的一定距离处  | 
| 
 (3)一般腐蚀  | 
    | 
    | 
 这种腐蚀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金属内外表面上,使截面不断减小,最终使受力件破坏  | 
| 
 (4)晶间腐蚀  | 
    | 
    | 
 这种腐蚀在金属内部沿晶粒边缘进行.通常不引起金属外形的任何变化,往往使设备或机件突然破坏  | 
| 
 (5)点腐蚀  | 
    | 
    | 
 这种腐蚀集中在金属表面不大的区域内.并迅速向深处发展,最后穿透金属,是一种危害较大的腐蚀破坏  | 
| 
 (6)应力腐蚀  | 
    | 
    | 
 是指在静应力(金属的内外应力)作用下,金属在腐蚀介质中所引起的破坏。这种腐蚀一般穿过晶粒,即所谓穿晶腐蚀  | 
| 
 (7)腐蚀疲劳  | 
    | 
    | 
 指在交变应力作用下,金属在腐蚀介质中所引起的破坏。它也是一种穿晶腐蚀  | 
| 
 (8)腐蚀速度  | 
    | 
 Mg/(dm²·d) 
或g/(m²·d)  | 
 单位面积的金属材料在单位时间内经腐蚀之后的失重,称为腐蚀速度  | 
| 
 (9)腐蚀率  | 
 R  | 
 mm/a  | 
 金属材料在单位时间内腐蚀掉的材料深度称为腐蚀率  |